请先创建图库,上传背景素材请在 【配置】 里选择对应图库
火树银花不夜天
正月十五的月光刚爬上柳梢头,汴梁城的御街就亮起了星星点点的灯火。老张头把自家扎的兔子灯往门梁上一挂,转身对着院里忙活的儿子喊:"三郎,快把新糊的走马灯点上!"这样的场景,在宋代《东京梦华录》记载的元宵灯市里,每天要重复上演千百遍。
灯彩进化简史
- 汉代:用竹篾扎骨架,蒙素绢点烛火,称作"庭燎"
- 唐代:出现高达二十丈的灯轮,缀满金银饰片
- 宋代:琉璃灯、羊皮灯、无骨灯百花齐放
- 明代:秦淮河上的荷花灯能载歌女顺流而下
灯型 | 材料突破 | 特殊工艺 |
宫灯 | 红木框架+蚕丝绢 | 榫卯结构可拆卸 |
走马灯 | 薄竹篾+棉纸 | 热气流驱动旋转 |
河灯 | 桐油纸+蜂蜡 | 防水漂浮设计 |
灯匠的指尖绝活
苏州阊门外的老灯匠周师傅,祖传的扎灯手艺传到他是第七代。他边削竹篾边说:"这扎灯啊,讲究个骨匀、纸透、色艳。你看这盏'鲤鱼跃龙门',鱼鳞得用二十七种金箔纸叠着贴..."据《武林旧事》记载,南宋临安城专做灯彩的"灯局"就有四十余家。
灯会里的众生相
小娘子们提着牡丹灯去摸城门钉求子,书生在诗谜灯前抓耳挠腮,更别说吞火吐焰的杂耍艺人。最绝的是《梦粱录》里说的"沙戏灯",用细沙控制灯笼投影,能在纱幕上演出整本《白蛇传》。
月光下的暗潮涌动
你可别以为灯会只是玩乐,永乐十九年的元宵夜,顺天府尹就靠着灯市人流,逮住了三个往灯笼里塞反诗的秀才。而唐朝的安福门外,那尊百尺高的灯轮其实是女皇武则天震慑四方的政治符号。
夜渐深了,汴河上的画舫传来悠扬的笙箫声,沿岸的灯笼倒影碎成满河星子。不知谁家小童松了手里的猴子灯,那盏亮堂堂的灯笼顺着水流,晃晃悠悠漂向远方...
郑重声明:以上内容均源自于网络,内容仅用于个人学习、研究或者公益分享,非商业用途,如若侵犯到您的权益,请联系删除,客服QQ:84114414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