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个月聚餐时,做项目经理的老王灌了两杯啤酒就开始倒苦水:“现在带团队比修青藏铁路还难,底下两个组长天天较劲,上周为抢客户名单差点在会议室摔杯子。”他抹了把脸苦笑,“业绩倒是上去了,可团队氛围跟冻了三年的饺子似的,硬邦邦。”
一、什么是职场“乱斗争霸”?
就像小区里总有几个抢健身器材的大爷大妈,职场“乱斗争霸”常见于三种典型症状:
- 抢功甩锅专业户:项目成了往自己脸上贴金,黄了马上甩锅给同事
- 资源囤积狂魔:把客户资料、技术文档当私房钱藏着掖着
- 小团体建设标兵:拉帮结派搞山头主义,开会像在演《甄嬛传》
类型 | 具体表现 | 常见发生场景 |
---|---|---|
明争型 | 公开质疑同事方案、争夺汇报顺序 | 项目例会、年终述职 |
暗斗型 | 私下截留关键信息、选择性传达指令 | 跨部门协作、客户对接 |
二、当办公室变成角斗场
市场部小张有次跟我吐槽:“现在开创意会跟扫雷似的,谁都不敢先说想法,生怕被对家拿去改改就成他们的方案。”这种防备心态就像给团队套了层保鲜膜,看着都在,其实早就隔绝了氧气。
1. 信任崩塌的多米诺效应
《团队协作的五种障碍》里说,信任是团队地基。可当抢单冠军李姐把客户联系方式存在自己手机记事本里时,新来的实习生连产品参数表都要不到。这种猜疑链蔓延开来,连报销贴发票都怕被人抓住把柄。
信任指标 | 良性团队 | 斗争团队 |
---|---|---|
信息共享 | 主动同步项目进展 | 重要邮件设置单独分组 |
错误包容 | 共同复盘改进 | 揪住失误作为攻击素材 |
2. 效率被撕成碎片
研发部曾做过对比实验:同一组人在和谐氛围下3天完成的代码调试,在竞争模式下反而多花了1.5天——时间全耗在接口扯皮和重复造轮子上了。就像两伙人各修半条隧道,最后发现对不上接口。
- 沟通成本激增:重要决策需要多重确认
- 资源重复配置:市场部同时找三家供应商比价
- 决策链条拉长:简单采购要走五道审批
3. 创新力集体蒸发
广告公司朋友说,自从实行末位淘汰制,他们的头脑风暴会越来越像命题作文比赛。没人敢提冒险的创意,都挑最安全的方案站队。这就像让毕加索和达芬奇比赛画鸡蛋,画得再圆也成不了蒙娜丽莎。
三、幸存者的自救指南
在《驱动力》这本书里提到的三要素(自主、精熟、目的)或许能破局。见过最聪明的做法是某互联网公司把销售目标拆解成“团队进度条”,超额部分按协作贡献分配奖金。现在他们茶水间常听到的话变成了:“王哥你那单需要技术支援不?”
传统做法 | 改良方案 | 实施效果 |
---|---|---|
个人KPI排名 | 小组接力赛机制 | 新人犯错率下降40% |
零和晋升制度 | 双轨制晋升通道 | 跨部门协作项目增长2倍 |
财务部的林姐有句话挺在理:“别老盯着同事碗里的肉,多看看厨房还有什么菜能炒。”她带着团队把报销流程从3天缩到4小时,现在其他部门都抢着和他们合作。或许职场就像跳广场舞,与其争C位,不如把队形排整齐了更能赢得掌声。